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新闻
中心新闻
“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国务院参事杜鹰先生应邀在北京大学“农业经济学前沿讲座”做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18/04/28 来源: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2018年4月27日下午,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主办的《农业经济学前沿讲座》暨CCAP国际知名学者讲座第101期在北大举行,国务院参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杜鹰先生应邀做了题为“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的报告。本次报告由北大现代农学院黄季焜教授主持,校内外百余名师生到场聆听了本次讲座。
黄季焜教授首先介绍了杜鹰先生的履历及学术贡献,高度评价了杜鹰先生作为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参与者与见证者,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改革与政策研究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图为:杜鹰参事在做学术报告
杜鹰回顾了从1978年农村改革以来我国重要农产品价格和购销政策的变迁,总结了各阶段主要农产品价格和市场购销政策和改革出台的背景和改革成效。他认为农产品价格问题不仅是农业经济学里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改革重要农产品的定价机制和收储制度,也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当务之急和重头戏。只有把农产品价格理顺了,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也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民增收和我国农业发展由量到质的转变。
杜鹰对2004年以来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玉米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改革实施情况、遇到的挑战及应对思路进行了分产品的讨论和分析。他认为对农产品的定价政策应该依据该农产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及农产品自身特点进行区别对待。他认为推进农产品市场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价补分离”,即把附加在价格上的保收入功能剥离出来;一方面改革农产品定价机制,恢复价格调节供求的功能,另一方面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通过价外补贴的方式(比如目标价格补贴或生产者直接补贴)应对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使整个农产品调控体系真正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也才能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恰当的保护;进一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内涵、市场调控的目标和方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农民收益。
杜鹰对2004年以来小麦、水稻、棉花、大豆、玉米等重要农产品的价格改革实施情况、遇到的挑战及应对思路进行了分产品的讨论和分析。他认为对农产品的定价政策应该依据该农产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及农产品自身特点进行区别对待。他认为推进农产品市场改革的基本思路就是“价补分离”,即把附加在价格上的保收入功能剥离出来;一方面改革农产品定价机制,恢复价格调节供求的功能,另一方面完善农产品市场调控体系,通过价外补贴的方式(比如目标价格补贴或生产者直接补贴)应对农产品生产成本的上升,使整个农产品调控体系真正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之上,也才能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恰当的保护;进一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内涵、市场调控的目标和方式、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农民收益。
图为讲座互动现场
黄季焜教授总结了本场报告,感谢杜鹰先生的精彩讲座。最后在互动环节中,杜鹰先生就玉米去库存情况、新一轮价格改革对农户生产效率的影响、农产品价格改革从产量导向到质量导向、开展绿色生态农业、及中美贸易摩擦中提高美国进口大豆关税对我国的可能影响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