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新闻
中心新闻
黄益平教授作客北大CCAP国际知名学者讲座畅谈农村金融发展
发布日期:2018/05/15 来源: 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
5月11日下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金光经济学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教授作客“北京大学农业经济前沿讲座暨北京大学CCAP国际知名学者讲座系列”,与现场百余名师生畅谈农村金融现状与发展方向。本次讲座由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盛誉教授主持。
图为黄益平教授在做学术报告
黄益平教授分别就农村金融的现状及问题、发展契机和政策建议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看法,他认为当下农村金融存在“融资难”与“融资贵”、农村金融失血导致的综合服务供给不足等三方面问题。
在回顾农村金融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黄益平教授指出,自2003年农信社改革试点以来,虽然改革举措层出不穷,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金融的困境,一方面在于政策制定者并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获客”与“风控”方法,使得融资渠道收窄,融资风险难以降低;另一方面,有些政策和监管依旧存在反市场行为。
黄益平教授进一步指出,农村金融的发展困境与其自身特点也密不可分,农户生产的小规模性、经营高风险性、涉农主体抵押物的低价值性等特征决定了其融资存在天然困难。加之有关部门往往对市场准入于利率采取严管制措施,使得正规金融渠道被迫收紧,直接导致农村金融机构数量受限、竞争不充分等后果。黄益平教授还认为,农信社机构设置(特别是省联社等单位)存在定位模糊、履职边界不明晰的问题,这同时也是农村金融乱象得不到根本治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有效解决农村金融发展的问题,黄益平教授强调应该未来农村金融的发展应把握“利率市场化”、“农业产业化”和“金融数字化”三大契机,比如应当优先解决“融资难”问题,在市场化基础上提供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将农村经营主体由个体农户转变为大型养殖户与农业企业,以提高经营抗风险能力,同时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此外,数字化也有利于克服传统金融条件下“获客”和“风控”难度大等障碍。
本次讲座,黄益平教授还基于其做过的诸多调研,结合农村金融的相关问题做了具体的实例讲解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盛誉教授做了总结性发言,就黄益平教授对农村金融市场所做的深入研究给予了高度评价。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本新闻稿作者:戴圣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