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新闻

中心新闻
“生物技术对美国农业生产力及要素需求的影响” —— 施冠明教授应邀在北京大学“农业经济学前沿讲座”做学术报告

      2018年5月25日下午,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主办的《农业经济学前沿讲座》暨CCAP国际知名学者讲座第103期在北大举行,威斯康辛大学的施冠明教授应邀做了生物技术对美国农业生产力影响研究的报告。本次报告由北大现代农学院黄季焜教授主持。施教授在生物技术、要素投入、市场定价及生产力研究等相关领域成果丰硕。此次报告是关于两篇工作论文的研究分享。

 

图为施冠明教授在做学术报告

 

      第一篇论文是关于生物技术对美国农业生产力及要素需求的影响研究。过去几十年中,美国农业生产力增长迅速,这得益于技术进步和有效的管理模式。那么,农作物耐除草剂(Herbicide tolerance)和抗虫(Insect resistant)技术究竟给美国农业带来哪些经济影响?施教授对1960-2013年期间美国农业技术进步、技术影响效果及要素价格弹性的变化开展了实证研究。数据来源于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中心(ERS-USDA)和DMRK 农业调研。1996年以来,美国转基因大豆、玉米、棉花的耐除草剂和抗虫技术的采用率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研究发现在玉米生长地带,生物技术的采用显著影响了1995年前后技术变化率的增长,但在美国全国层面并不显著。在要素需求的影响方面,技术采用可以节省劳动力;采用Bt抗虫技术会增加化肥的使用,而采用HT耐除草剂技术会节省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此外,研究表明大多数要素之间都是相互替代的,化肥、除草剂和杀虫剂的价格弹性越来越小,这表明生物技术的采用将会带来对这三类投入要素的刚性需求。
      由此结论引发了第二篇相关研究,即要素市场集中度日益增长的问题。施教授向大家介绍了要素需求弹性的变化如何影响定价与行业结构的相关研究。主要着眼于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化肥产业集中效应。在前面的研究结论中提到,化肥,除草剂、尤其是杀虫剂的价格弹性最近20年变得越来越低。1960-2013年间美国氮肥市场呈现出密集由高转低又转高特征,2010年CR4 (前4位企业市场份额之和)为0.863。研究结果表明需求弹性的变化与市场集中度变化同样会显著提高要素价格。而生物技术的采用已经开始影响美国农户对于化肥的需求弹性。相比于完全竞争的水平下,不完全竞争市场导致价格提高了30%。2010年价格增长的影响因素中,57%来自于需求弹性,43%来自于市场集中度。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对化肥市场的研究表明,价格的提升并不一定意味产业更趋向于垄断。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施教授就未来研究方向(多种要素间的交叉需求分析,品牌忠诚度、企业合并等)以及不完全竞争市场、化肥与种子产业的进入壁垒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的解答和交流。
 

本稿件作者: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