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中心新闻

中心新闻
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Wolfgang Kinzelbach教授谈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

2018615日下午,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农业经济学前沿讲座系列》暨CCAP国际知名学者讲座第106期迎来了国际著名的水问题专家Wolfgang Kinzelbach教授(金士博教授)。金教授以《农业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何控制地下水过量开采?》为题发表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黄季焜教授主持。

 

                                                          Kinzelbach教授在做学术报告

 

金教授首先指出,在全球的干旱地区,地下水超采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中国的华北平原是地下水超采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的地下水超采量大到可以从卫星上监测的到,根据2002-2012年的GRACE卫星观测数据推算,华北平原每年的净抽水量约为83亿立方米。超采的地下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然而,以地下水超采为代价的粮食高产实际上是一种“粮食泡沫”,如果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这个泡沫迟早会破裂。

为了促进农业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金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地下水管理常用的政策工具。金教授将地下水管理工具进行了形象的分类:“大棒(Sticks)”、“胡萝卜(Carrots)”和“说教(Sermons)”。“大棒”指通过法律法规确定的水资源管制政策,如水权、水配额等。“胡萝卜”指增加节水激励的经济政策,如水价、节水奖励等。“说教”指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提高用水户的节水意识。

随后,金教授通过对比黑河流域中游的甘肃省张掖地区和河北省邯郸市的馆陶县这两个案例阐述了地下水管理需要因地制宜。地下水管理政策有效实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能够监测农户的用水情况。智能水表能够监测用水量,但由于成本偏高,智能水表在机井出水量较大、单眼井的灌溉面积大的张掖地区比较适用,但在人均耕地面积小、单眼井灌溉面积小的华北平原安装智能水表在经济上不可行,华北平原更适合推行以电折水,即通过水电折算系数将灌溉用电量折合成用水量,通过电表的自动传输功能就能实施监测农户的用水量。推行智能水表和以电折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农户的灌溉频率、促进农户采取节水技术。通过合理地实施地下水管理政策及水资源优化利用能够较好地缓解黑河流域中游的地下水超采问题。然而,仅靠经济手段和节水技术却无法遏制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的态势,遏制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的关键在于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最后,金教授总结提出了地下水超采治理的政策展望,指出农业生产集约化、种植结构调整和粮食政策的变化等因素能够在未来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提问环节,金教授与在场师生就农户的用水行为、地下水管理政策的长期有效性、地下水管理的难点、华北平原的粮食安全和粮食政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广泛的交流。

 

(本稿件作者:关宝珠)